2025年11月1日,也许会在中国足球的史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在这一天的晚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苏超”,打完了2025年的最后一场比赛。

决赛当中,以黑马姿态闯入决赛的泰州队,和以珂缔缘青少年足球俱乐部的球员为班底、在常规赛阶段排名积分榜第一的南通队狭路相逢。

在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鏖战90分钟之后,比赛进入点球大战,泰州队最终以4-3的比分击败对手,捧起了可能是中国足球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次业余足球比赛的冠军奖杯。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场同样重要的决赛,也以点球大战分出了胜负。

和苏超决赛稍有不同,这场中学生之间的决赛,剧情更加波澜起伏。

参赛球队之一的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队,在决赛中先进一球,而对手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队此后连入两球,就在比赛看起来将以此分出胜负的时候,最后一分钟的读秒阶段,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队神奇地扳平了比分,从而惊险地获得了参加点球大战的机会。

最终,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男子足球队经过紧张刺激的点球大战,以总比分6-5力克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队,捧起了“2025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的冠军奖杯。

一边是重在普及的业余足球,一边是致力于青少年发展的青训事业。虽然在即将过去的2025年,中国男足一如既往地没有给球迷们带来多少令人振奋的表现,但在国家队之外,足球的力量依然不可忽视。尤其是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种对于足球最原始的热爱。

当石家庄二中进球绝平的瞬间,疯狂庆祝的队员们和教练紧紧抱在了一起,而工体看台上的一万多名观众,也被这一刻彻底点燃,即使是一些之前很少看球的工作人员,也忍不住发出了呐喊和尖叫。

有时,足球带来的快乐就是这么纯粹。

10月26日上午,“2025东润杯·全国青少年足球总决赛”在北京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国家训练基地正式拉开帷幕。

这一次的总决赛,共有20支来自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中球队参加,决赛场地则被安排在了北京工人体育场这座国际顶级专业足球场,这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

“在这里举办决赛,是我们特意为孩子们准备的一份礼物。”

在接受采访时,东润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东梅女士如此说道。在她看来,让那些来自乡村、平时只能在简陋球场上踢球的孩子们,有机会来到过去在转播中才能见到的顶级球场,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

“我们希望用这种‘顶配’安排,告诉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份热爱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足球梦想都值得被托举。”

实际上,这也不是东润公益基金会第一次托举起青少年的足球梦想了,从2023年开始,东润公益基金会便和各方积极合作,通过足球等体育项目深入基层。

据统计,“东润杯”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迅速覆盖全国二十余个省份,吸引了380支校园足球队、超过6000名青少年球员参与其中,累计展开了600余场高水平对决。

作为一家成立已达十年的基金会,东润公益基金会始终专注于构建激励型儿童青少年教育扶持体系,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提供奖学金激励、运动发展、艺术扶持、心理咨询等多维度的支持,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这个过程中,足球毫无疑问是一个绝佳的载体。

“在绿茵场上,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太多了,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在真实的赛场上,学会拼搏到底、团结协作、面对输赢,这些品质正是让他们受益终身的成长力量。”

在孔东梅理事长看来,足球能够有效地培养孩子的品格、精神和综合素质,而凭借这个抓手,东润公益基金会希望能为广大的青少年赋能未来,帮助孩子们积累在未来立足社会、持续成长、从容应对挑战的能力。

“从体育中获得的坚韧、团结、有担当的精神,是他们未来无论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职业,都能稳稳前行的底气。”

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不少孩子从“东润杯”的赛场,走上了更高的平台,其中一些人还入选了U系列国家集训队。

这是很多人都乐见的结果,但东润公益基金会的目标不仅限于此,他们更关心足球能给那些注定无法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们带来什么。

“我们的愿景是‘赋能未来’,而不是‘制造球星’”,孔东梅理事长向我们介绍了东润公益基金会的理念,“比如我们会关注,那些原本内向的孩子,是不是因为足球变得比以前更开朗、更自信了?孩子们的时间管理能力、为了兼顾学业和训练而养成的自律性,是不是更强了?”

“足球精神带给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才是我们更看重的效果。”

欣慰于“小球星”们的出现,但更看重那些无法成为球星的孩子们通过足球收获到了什么,这恰恰是中国足球在过去很长时间当中,在青训环节忽视的内容。

“中国足球过去的很多问题,可能根源就在于太想‘速成’,希望出个政策、换个教练、归化几个球员就能改变命运,而忽略了最需要耐心和投入的青训建设和足球文化培育。”

作为理事长的孔东梅女士,坚信“长期主义”的重要性,也认为足球与公益之间存在许多共通性。“足球的发展,尤其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和我们做公益的逻辑是完全相通的,都需要耐心、坚持和科学的方法。”

“我们需要沉下心来,十年、二十年如一日地去建设青训体系。把基础打牢了,人才自然会涌现出来,出成绩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所以,中国足球确实非常需要长期主义。”

她坦言,自己并不太懂足球。但她觉得,发展足球和搞公益一样,绝不能急功近利。“我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赋予足球的东西太多了。我记得有一次听米卢讲,他说要想踢好足球,首先你要爱足球。我觉得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你赋予他太多的东西,跟他没有关系,首先要让他爱上这项运动,愿意为之拼搏,我觉得这个是最重要的。”

当然,中国足球的落后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比如很多地区位置偏远,交通和配套资源存在不足,使得这些地区的足球师资相对匮乏,这也是东润公益基金会在工作中同样在面临的困难。不管是和高校合作,委派专业的足球教练前去支教,还是筹办各种各样的足球赛事,为青少年搭建平台,都对慈善资金的规模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让基金会的筹款工作更具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东润基金会选择紧跟时代,与高校共同探索,将科技力量更好地运用到公益事业中,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支持。

“比如在球员培养方面,我们希望借助科技让训练更‘聪明’。通过可穿戴设备和AI分析,实时监测孩子们的跑动距离、速度、心率等数据,从而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同时做好伤病预防。AI还能对技术动作进行精准分析,给出改进建议,这能有效弥补基层教练资源不足的问题。”

尽管任重道远,但东润公益基金会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尤其是在这个业余足球、地区足球蓬勃发展的2025年,东润公益基金会也在北京为青少年们搭建了一片广阔的舞台。在孔东梅女士看来,不管是苏超、湘超、赣超等足球联赛,还是东润杯这样的青少年足球赛事,大家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一样的。

“大家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激发广泛的基层足球热情,让足球真正在社区、在学校扎根成长。我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

在工人体育场这座国内顶级的专业足球场上,小球员们走进了屏幕当中的圣殿,踏上了梦寐以求的天然草皮,看台上有他们的亲人、朋友,也有很多单纯被比赛吸引而来的陌生人。在这一刻,成为职业球员的梦想,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第一次有了具象化。

比赛终有胜负,哨响后,夺冠的石家庄二中队员欢欣雀跃,遗憾落败的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的队员们,登上领奖台时的表情也难掩落寞。但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无论胜败,这个跌宕起伏的夜晚,注定将是成长路上的宝贵一课。

就像孔东梅理事长在比赛现场所说的:“冠军的奖杯只有一个,但体育精神属于每一位在赛场上奔跑、拼搏的少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精湛的球技,更是团队协作、永不言弃的宝贵品格。”

而在采访的最后,她也送给所有参赛的孩子们三句寄语。

“感谢你们。是你们的笑脸,你们的成长,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看到你们变得更自信、更健康、更快乐,一切的努力都值得。”

“请保持好奇心和梦想。比赛有输赢,人生有顺逆,但请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保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快乐。”

“请相信,你们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今天,我们陪伴你们成长。明天,希望你们能带着这份爱和力量,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